□中国改革报记者 牛俊彦 通讯员 郭思吟
(相关资料图)
在大学读研的小莉和记者聊起老家赣州时很兴奋,她说“全国不少城市都有雾霾,但我家那里山清水秀,那空气清新的……我好自豪哟!”2013年9月,赣州和其他4个城市被评为“2013年中国最具有生态竞争力城市”。经过几年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探索,赣州已然成了赣州人心中的“生态家园”和赣水之滨的一颗绿色明珠。
赣州又称虔城。当地受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民平均生活水平较低。作为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赣州以此为发展契机,面对“后发展,欠发达”的现状,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探索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低碳发展的源泉
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属于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长期保持在93%以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现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问题摆在赣州市决策者的面前。
早在2009年10月,赣州市就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与此同时,低碳专家委员会成立,《关于赣州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意见》孕育而生。
2012年11月,赣州被列入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后,《赣州市低碳发展规划(2013—2020)》、《赣州市低碳城市建设考核细则》、《赣州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建立指标分解和考核体系》等相继出台,为赣州市低碳发展模式提供了路径和依据。
从源头杜绝污染环境的项目,是赣州市在近几年招商引资中最看重的工作之一。这几年先后有80余家散装水泥、矿产粗加工等“三高”企业被拒绝在赣州落户。同时,赣州市建立了低碳示范区,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以指标为科学依据,引领企业在调优结构、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的共赢。赣州骨干企业会昌红狮水泥有限公司在引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时,果断追加数千万元资金购进大中型设备,用于处理粉尘、收集废气和生产循环水设备冷却系统。建成后,公司矿区空气清新,低温余热被利用起来用于发电、废料被回收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据悉,2013年,赣州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37.57亿元,其增值占地区总值比重由2012年37.1%上升到38.1%;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201.65亿元,增长14.89%。
园区试点助绿色循环经济
赣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稀土开发综合试点城市,依托稀土等核心资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方向转型发展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记者从赣州市发展改革委获悉,2013年8月,赣州钴钼稀有金属产业基地、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康经济开发区、兴国经济开发区、全南工业园区等6个园区被列入2013年江西省循环化改造试点。
据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负责人介绍,“循环经济产业园”是该区的发展目标,在深挖企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潜力的同时,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积极推进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寻找“消费者”与“分解者”,搭建工业系统中的“生态链”和“生态网”,并最终建立起资源消耗少、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和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的生产和消费体系,成为高产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循环型、节约型绿色园区。
赣州市南康区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的契机,牢固树立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把节能降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降GDP中的含碳量,提高含金量,加快绿色崛起。去年以来,该区婉拒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21家企业,依法严厉查处了7家未经审批却从事电路板、塑料等回收焚烧加工的重污染企业。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节能减排、环保、能效提高上来。全过程建立节约、清洁、循环的新型生产方式,推进工业企业由初级加工、低端发展、资源简单利用向精深加工、终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转变,全面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生态和谐低碳发展的企盼
前不久,在赣州石城县琴江河畔,几十人拿着铁锹,挖壕松土,扶苗培土,这是该县绿道建设工程现场。该绿道自石城县城赣江源大桥至县城南入口,全长3公里。项目建成,将为市民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态、休闲观光的绿色空间。
据了解,作为通道绿化,赣州市重点推进大广、厦蓉、济广3条国家骨干高速公路和兴赣、石吉、寻全高速的绿化提升,抓好通道沿线山地林改造及废弃矿山复绿,改善森林景观。同时,赣州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以低碳出行为主的绿道,积极推进市中心城区“三江六岸”绿道网络建设。
据赣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赣州市领导算了一笔大经济账:森林是赣州的优质资源,更是绿色资源。充分发挥林业优势,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逐步建成森林生态、林业产业两大体系,然后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等措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赣州深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森林乡村”、“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公园”等10项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
据悉,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6%,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65亿立方米。2020年森林覆盖率将稳定在76%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2亿立方米。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