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瑞银集团宣布收购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起由政府撮合、为避免瑞信陷入倒闭境地的“仓促联姻”所引发的一系列争议仍未平息,未来也将持续影响投资者对瑞士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
(相关资料图)
3月19日晚,瑞士联邦政府宣布,瑞信将被竞争对手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2.3亿美元)的对价收购,瑞士政府为保证收购顺利完成,通过紧急法案,让瑞信和瑞银绕过股东大会直接达成交易,从而使这起事关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收购案在短短一个周末内得以敲定 。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一“联姻”违反了诸多金融惯例,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并购完成后,将形成一个总投资资产超过5万亿美元的金融“巨无霸”,瑞银由此变成一个财富管理巨头。瑞银的一家独大引发各界对于未来瑞士金融体系稳定性的担忧。
瑞信收购案目前受到瑞士检方、议会和投资者的多方质疑。
瑞士总检察长办公室4月初宣布,就瑞士政府推动瑞银收购瑞信一事启动调查,主要针对政府官员、金融监管人员和两家银行的管理层是否违反瑞士刑法,以及相关人员是否向媒体泄露有关谈判的敏感信息。
瑞信投资者对其资产的大幅缩水感到愤怒。瑞信被收购前市值约为74亿瑞士法郎,而收购价较市值几乎“打了四折”。由于瑞信股价从曾经的每股80瑞士法郎一度跌至每股仅0.8瑞士法郎,养老基金和小股东几乎损失了99%的资本。
尽管瑞士政府为促成瑞银收购瑞信提出的1090亿瑞士法郎的紧急贷款提案在议会的财务委员会高票通过,但瑞士议会国民院4月11日依然象征性地否决了贷款提案。这反映了在瑞士民众间普遍蔓延的情绪,即对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感到不满。一项民调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瑞士人反对收购。
截至去年底,瑞信和瑞银总计雇佣近12.5万人,其中约30%在瑞士。这两家机构的融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瑞银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在近期举行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两行的整合需要3到4年才可以完成,但仍需面对“巨大的风险”。他说,瑞银计划对瑞信经营的“棘手业务”进行“去风险化”,作为交易的一部分,瑞信的投行业务将逐渐被剥离。
瑞银完成对瑞信收购后,可能裁员20%至30%,在瑞士本土裁员1.1万人、其他地区裁员2.5万人。这一裁员规模远高于瑞信被收购前公布的9000人的裁员规模。
瑞信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该行成功扭亏为盈,但资产外流趋势仍未扭转,这一情况在2023年3月下旬尤为严重。分析人士指出,瑞信一季度实现盈利,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将瑞信价值160亿瑞士法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注销有很大关系。部分金融业人士认为,这一决定违背了AT1债券受偿优先级高于普通股票的金融规则,对AT1债券市场造成强烈冲击。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部分瑞信AT1债券持有人已向瑞士地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收回注销AT1债券的决定。
以去年四季度末的资产规模计算,今年一季度瑞信的资产规模缩水5%。其中,财富管理部门管理的资产流出达9%。分析人士指出,这说明全球大客户对瑞信缺乏信心。这些从瑞信外流的资产,除部分流向瑞士其他银行外,更多地流向国际市场。
瑞信事件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4月28日,瑞士国家银行行长托马斯·乔丹表示,瑞信危机证明了修改相关制度以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必要性。他说,未来的法规应当要求银行持有足够的资产,可以随时不受限制地质押或转让,这样这些资产就可以“用作担保”。(□陈斌杰)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