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五原县:为耕地减“负” 为土地加“油”_焦点速讯

发布时间:2023-05-10 11:02:58 来源:正北方网

为打赢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攻坚战,还农田于绿色,做生态保护“捍卫者”。近日,五原县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农用残膜回收工作,清除白色污染,为农田“清肺排毒”,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政策落实到位   压实责任之“基”


(资料图)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十条措施的通告》,制定出台《关于做好全县农用残膜回收工作的八条意见》《五原县2022—2025年农膜回收工作方案》,坚持整县推进,突出农膜回收利用,找准补贴关键环节,探索税收、用电、用地等相关优惠政策,发挥补贴资金重大效益,加强回收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回收激励政策,全面落实回收责任,全域推广机械回收。

整合耕地地力保护、残膜回收、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资金,对采用机械化回收残膜的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主体,给予残膜回收作业及离田补贴,玉米、葵花等高杆作物每亩补贴25元,瓜菜、葫芦等小根茬作物每亩补贴20元。

对购置秸秆捡拾机、残膜回收机等机械的主体,已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按政策执行,未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每台给予农机价值总额的35%机械购置补贴。对残膜回收再利用生产企业每吨给予1000元补贴。

坚持“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对不采取有效回收措施、造成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的规模化经营主体,取消轮作倒茬、玉米生产者补贴、统防统治等项目补贴,并严格限制项目争取。对全部完成残膜回收任务的,且回收率达到85%以上的,给予5元/亩的奖励。鼓励农机企业研发残膜回收专业新机械,对于农民认可度高、成熟的机具机型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培育残膜回收大型机械化服务组织,对年作业面积达2万亩以上、且残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5%以上的机械化服务组织给政策倾斜。

宣传引导到位   拧紧思想之“弦”

为尽快营造农膜回收再利用的工作氛围,五原县结合四控行动,充分发挥县融媒体中心作用,利用微信、抖音、网络等媒体扩大宣传,印发宣传单8000余份、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演示会的方式,重点宣传包括农膜残留对生活、生产、生态以及土壤和农作物产量品质等危害,开展目前国家关于残膜回收法律法规、市级县级回收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农户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使残膜回收工作家喻户晓。

措施实施到位  凝聚治理之“力”

以国家残膜回收政策创设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推行“三化互促”模式(回收责任主体化、回收方式机械化、回收政策激励化),结合五原县生产实际,多措并举,合力攻坚,全力提升残膜回收利用率。

构建收储运体系,推进农膜处理。以厚替薄,推广使用0.015毫米加厚地膜,全面使用0.01毫米的新国标地膜,利于残膜回收。对县域内农用地膜销售商户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台账,将非标地膜列入农资打假清单和企业诚信内容。形成多方参与回收的机制,建立了镇村有临时存储点、乡镇区域有集中回收站、县有加工再利用的收、储、运、兑、加的回收加工再利用体系。

完善回收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地膜回收模式。对农户自行捡拾回收的,按照3:1兑换方式(兑换新国标地膜),开展“以旧换新”兑换业务,由区域集中回收站和回收网点开展兑换工作。有效提高农民主动捡拾和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

示范观摩并举,辐射带动应用。结合田园综合体、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残膜回收示范工作,通过召开现场会、示范观摩,辐射带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合作社、村集体及农户积极参与地膜回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机具研发,提高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地膜回收率,五原县一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经过多次研发改进,反复回收试验,生产出第五代11FMJ-140膜茬分离缠绕式残膜回收与秸秆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作业性能稳定、效率高。

探索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通过开展作物覆膜栽培和填埋试验,观测各参试全生物降解地膜样品的农田覆盖效应及其降解性能的可控性,确定其在替代传统PE地膜、促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可行性。今年我县共开展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6800亩,主要集中在隆兴昌镇两万亩园区、新公中镇广胜村以及葵博园。

实行项目补贴挂钩双约束机制。对土地流转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补贴工作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实行轮作倒茬补贴、玉米生产者补贴与残膜回收挂钩双约束机制。这些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必须完成当年自己种植经营土地覆膜面积的全部残膜回收任务,回收率达到85%,对完成回收任务的土地流转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根据其回收面积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调动其回收残膜的积极性。  扶持残膜加工企业,加强回收再利用。目前我县有两家残膜回收再加工企业,通过简单的加工生成再生颗粒。

加强组织管理 织密监管之“网”

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微治理机制。在各乡镇党委、镇纪委和村委的领导下,组建“微组织”、开展“微服务”、实行“微教育”、推行“微管理”、强化“微监督”,将残膜回收工作纳入村民微治理工作范畴内,对于未开展或未完成残膜回收的村民按照微治理条款进行处罚,或列入“不诚信村民”的黑名单,在项目争取、政策扶持、临时救助等方面授信限制,倒逼村民服从管理。

完善保障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为规范残膜回收工作,由乡镇分别对村社、回收作业补贴、区域回收网点建设及运行补贴、加工利用主体分别按照考核操作规程进行考核;五原县农牧局对乡镇通过打分等方式进行最终考核,将残膜回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耕地质量提升补助、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等相关项目挂钩。  

截止2023年5月,完成2022年全部残膜回收面积,回收量4816吨,回收率85.49%。2022年秋冬到2023年春季,全县共有各级残膜回收网点57个,包括5个县级回收网点及2处县级处理中心(即废旧农膜加工企业,2022年启用1处),年可处理废旧农膜0.8万吨左右,主要加工产品以再生颗粒、节水工程用滴灌带、毛管、土工膜等为主。参与残膜回收的各类合作社、企业等65家,残膜回收专业机械55台,各类弹齿耙、钉齿耙247台,全部安装GPS定位系统进行回收作业,年回收作业能力可达150万亩,剩余部分由农户自行简易耙拾回收。

(五原县委宣传部 高银)

[责任编辑:周婷]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消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